早晨的陽光,輕輕灑下,將大地染上一片金黃;遙望壯麗的中央山脈,呼吸著空氣中飄散的淡淡海洋芬芳,那裡,正是我生長的故鄉 - 花蓮。

三十坪的小平房,雖然不大,但卻總是洋溢著溫馨歡樂的笑聲;年幼時,在家裡,父母是指導人生方向的導師,而我的姐姐,便是我學習效法的對象。家庭經濟雖不富裕,但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卻十分重視,因此從小,書櫃裡總有看不完的書,而對於地球科學的愛好,便也就此建立起來了。在過去那個電腦尚未普遍的時代,當時唯一的消遣,便是閱讀;從兒童讀物,傳統故事,現代文學,以至於百科全書照單全收;而當時最吸引我的,莫過於自然科學的百科全書,在書本裡面,遨遊在宇宙星際,廣闊的天空,深隧的海洋,穿梭在時光的洪流,想像著盤古開天,大洪水,甚至恐龍滅絕。不同於都市生長的孩子,故鄉沒有五光十色喧鬧繁華的街道,取而代之的,是秀麗的山脈以及寧靜的海洋,小時候,總是一個人傻傻的望著白晝天空瞬息萬變的雲朵,數著闃黑夜空中的點點繁星,思考著為何月亮會跟著人走?

“我家對面有小河,後面有山坡,山坡上面野花朵,野花紅似火。”小時候總愛哼著這首兒歌,感覺上就像為我而作的;住家就位於美崙溪上游,從小,我總愛與姐姐一同探險,尋找溪流的源頭,在河堤邊奔馳,瞭望雄偉的中央山脈,或許是環境得天獨厚的地方,使得我自幼便熱愛大自然,對於地球科學更是充滿興趣; 由於父母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及人格培養的重視,使得我不但養成了獨立自主的習慣,更能地自由探索新知,接觸多元資訊,培養多方面的長才。是故從小我便喜愛音樂,喜歡畫畫,直到國中,高中,甚至大學,都參加了校內的管樂社,並有多次全國區比賽特優的佳績,而至於繪畫方面,亦大有斬獲,除多次於繪畫比賽中獲獎,大學時更榮幸參與地科營海報設計,送舊晚會海報繪製等工作。

或許是個性使然,又或許是自幼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,使得我從小便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造力,並且能廣泛吸收各方面的知識,而這些種種特質的累積,使得我有勇氣其能力面臨各種挑戰;人生的路途上難免有挫折,但重要的是要如何由失敗中記取教訓,而不是選擇逃避;同樣的,學習過程中總會有困頓難解的地方,這時候首要的並不是急於尋求解答,而是對於問題的所在深入思考,明白自身問題所在,方能有更大斬獲。

一直以來,對於人生的態度,便是負責。同樣的,在求學過程中,無論是待人處事亦或是學問的研究,都抱持著負責的態度,盡力做到最好;現階段求學生涯中,學生的本分便是讀書,於是過去我一直秉持著這種態度,努力學習,成績一直維持在一定水準,國中時順利申請進入花蓮女中就讀;上了高中之後,學習領域便更加寬廣,尤其是分班編組之後,能學得更多深入的自然科學相關知識,一直以來便對地球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,故入學後,便嘗試參加地球科學科展競賽,結果順利獲得第一名,而後更在東區地球科學科展獲得優選的佳績。高中的校園環境一直令我深深著迷,位於太平洋畔,記憶中的校園總是吹著陣陣舒服的海風,下課後的傍晚時分,站在高樓上遠眺太平洋,深紅的落日映照著海面帶點淡淡的橙色,我總愛望著海洋,想著地球的運轉,海潮的漲落,暫時忘卻升學壓力,尋求一絲心靈的平靜。基於地利之便,高中科展的題目便選擇與海洋密切相關的”湧升流”,實驗的最初遇到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,但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以及組員們的努力下總算有所收穫,也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,並更加奠定自身對於地球科學的興趣。直至高三,正當同學徘徊於未來方向時,我便決定就讀地質科學相關科系,之後有幸順利申請入學進入台大地質科學系就讀,而我也十分珍惜這個機會,對於各科都盡力學習,更於92學年度獲得書卷奬的殊榮。

人生中,時時刻刻都得面臨不同的挑戰,不光是學業上,在課業之餘,我也熱愛追求新知。音樂,一直深深吸引著我,幼時家裡經濟不好,買不起鋼琴,但父母卻不因此放棄我對音樂的愛好,仍然苦心栽培我學習鋼琴,家裡沒有鋼琴無法練習時,記得我總是在白紙畫成的黑白琴鍵上練習,邊幻想著美妙的音符由指縫間流洩出來;直到上了國中之後,參加了校內樂隊,學習雙簧管,由於就讀的國中是新創辦的第一屆,在師資缺乏的情況下,老師無法做太多的個別指導,最初我只得自己摸索,遇到了許多瓶頸逼得我幾乎想就此放棄,但心中的責任感及對於音樂的濃厚愛好卻使我打消了念頭,於是在辛勤及不懈的練習之下,最後終於有了豐碩的成果,初次參加全國區音樂比賽便獲得首獎。高中課業繁忙之餘,仍不忘音樂,每天總利用早修及午休的片刻時光練習樂器,之後有幸擔任樂隊雙簧管首席,並受邀於花蓮區青年管樂團參與協演;大學後亦加入台大管樂團,參加多次全國區音樂比賽,皆獲特優第一名的佳績。另外,對於繪畫有著十分濃厚的興趣,曾著力於地科營海報製作及送舊晚會海報繪製,以及大四之畢業紀念冊編輯等工作;而除了文藝活動之外,也加入地質系系桌,使得課餘生活顯得更加多采多姿。

大學就像是個小型社會,在大學裡,學習的除了專業知識之外,有的是更多的處世哲學;在地質科學系的時光,無論是課業上的學習,以及同學間的相處,總是格外令人珍惜,也許這就是地質系得天獨厚的地方,從一年級開始的大小地質調查,不但實地學習野外知識,更使得同學間相處感情更加融洽。

最初獨自離鄉背井至地質系就讀,剛開始難免有些不適應,加上高中學科與大學的嚴重斷層,大一時成績並不是很理想,但之後隨著自身的適應及對於課業的堅持努力,表現也漸入佳境,並於大三下學期榮獲書卷奬的殊榮,本學期更以學期前三名之成績獲邀參與教務長榮譽榜計畫。

在大學階段首要目標,在於積極充實專業領域相關知識,故對於系上必修,皆盡力學習;普通地質學使我認識了地質科學的博大精深;礦物極光性礦物學,始自身對於地質材料的認識又更進一步;地球神秘而多變的過去,總是令人嚮往,古生物學及地史學,在老師風趣健談的課堂中,使我得以穿越時光洪流對古環境一探究竟;直至岩石學的學習,對於地球營力及系統機制之認知了解更為深入;而構造地質學及野外地質學,著重於野外的應用,在老師們的細心教導下,對於野外調查的經驗及知識也隨之精進;種種學習經驗的累積,逐至本學期的必修礦床學,對於過去分門別類之所學,更作了系統性的複習及整體性的統整。

地質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用並重的科學。書本上的種種知識,亦須建築於野外之實地基礎,故對於野外實習工作,也盡力學習;但不同的是,野外勘察與理想狀況總有許多出入,依靠的多是經驗的累積,對於野外地質調查,最初必受許多挫折,但過程中仍不斷勉勵自己,並多參與地質調查累積實地經驗,由開始之懵懵懂懂漸入佳境,希冀日後對野外地質調查亦能有獨當一面之傑出表現。

由於對地質科學的濃厚興趣,大二時曾協力參與地質系岩石步道導覽之撰寫,為了解進一步了解實驗室工作及學習相關實驗,也曾進入宋盛榮老師研究室工讀,並參與TCDP鑽井工作,從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。一路走來,實是獲益良多,但學而後知不足,系上必修,如同開啟地質科學大門的鑰匙,在其中,越研讀,越是發現自己所知的缺乏,於是對於系上及外系之各類相關選修,亦多加接觸,且盡力學習,目的皆是為了充實所學,累積專業知識基礎,並藉此探索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。

地質科學最初所賦予我的感動,直至現今仍令人深深難以忘懷。在廣博浩瀚的世界裡,要如何找尋自己的位置,這是令人費解的問題,但能確定的是,遨遊在地質科學無邊的知識洪流中,我看到了世界,也找到了自己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J62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